觀察力──為了將來走得更遠

香港大學工商管理學系學生張延熙



在香港大學主修會計和金融的張延熙,是位極度熱愛旅遊的人,在很多地方留下了足跡,一說起旅遊就如滔滔江水,停也停不下來。與她交談之前,曾以爲到上海實習對於她來說或許只是又一次旅行而已,但見了面,她卻說,比起過往的所有旅行,上海實習之行其實不一樣,不一樣在於真真正正在這個城市裡生活:「和上海人一起擠地鐵、搭的士,我還下載了很多上海人常用的手機應用程式,用他們的方式溝通、交流,這次算是真正認識了上海,認識了真正的上海人。」

內地的地方,以前她去過四川的九寨溝、湖南的張家界,多是一些旅遊名勝,看風景、吃美食是每次旅行的主要活動,八九天的時間轉眼過去,「很少做的一件事,是去了解當地的風土人情」。

對你好但不說出來

在和上海人的相處過程中,張延熙發現,上海人雖然慢熱,心腸卻很好,待人也很細膩。

「剛來到這家公司實習的前兩個星期,我和這裡的同事幾乎沒怎麼交談。後來相處多了,她們發現我很掛念香港,尤其是在飲食方面,我只是在她們面前很隨意地提過自己喜歡吃家常飯,怎知有位同事上個星期突然邀我週末去她家吃飯,她還說會叫自己的朋友上去一起玩。」

週末到了,在約好的時間裡,張延熙來到那位同事的家中。剛踏入門口,她便聞到一股熟悉的味道,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──原來上海同事正在煮牛腩。她被那一鍋的牛腩感動了:「同事用的竟然是香港煮牛腩方法。這裡的人就是這樣,對你好但不一定會說出來。」

上海感動事件簿

對於上海人的心腸好,她還有另一次經歷。

每天上班,張延熙都坐公共交通工具到公司附近下車,需要走一段路才能到達公司,而那一段路是她觀察上海的一個渠道。有一段時間,每次經過一個公園的時候,她總是見到一位像是乞丐的人。

「香港人見到乞丐,通常都不理會。因爲大家聽得很多,就是很多乞丐其實是假的,內地很多乞丐更加是被人斬手斬腳特地做出來的。」她說,「但上海人對乞丐卻很有反應,有一次我就見到有人買了一包餅乾放在他身邊。我一開始以爲只是個別現象,可是後來有一次突然下大雨,路人很多也沒有帶傘,就在雨中奔跑,尋找避雨的地方,但有人明明淋著雨,看到雨中的乞丐後竟然停下腳步來,給了乞丐一張面額不小的鈔票。」

海派文化重「包容」

除了上海人的好心腸外,張延熙也見識了他們的「海派文化」。

「上海的文化又叫『海派文化』,特色之一就是包容,對其他文化兼容並蓄。反映在日常生活中,就是上海人比較能體諒別人。比如我一開始工作做得不夠理想,同事都不厭其煩地一遍遍教我。有一次我在地鐵站入閘時出了點問題,導致後面排了很長的隊,但是每個人竟然都安靜等待,沒有一個人罵我。當然,人家就算包容,也還是要做好自己,不能濫用了別人的包容。我也在反思,別人犯錯時,我是否也能像上海人一樣包容別人?」

觀察後再思考

深入的觀察,光靠雙眼還不夠,而是要用心。然後,就到了腦袋派上用場的時候,思考觀察到的一切,尋找隱藏於表象之下的本質,然後才能籌劃接下來的行動。這是張延熙在上海實習的一大體會。

在香港,並不難聽到有關內地的消息:每年的GDP增長了多少,每天滬深股市升了多少,有多少內地人跑到外面大筆大筆的消費……一直以來,張延熙對中國的印象都是:「人口多,需求大,經濟發展好」,但在上海戴德梁行實習的日子裡,她得以撥開宏觀經濟的數字迷霧,更深入認識內地發展的問題。一次跟隨同事去湖州工作的經歷,讓她得到一次最爲震撼和深刻的內地體驗──GDP不能說明一切,內地有些地方已經發展過度。

湖州是上海周邊的一個地級市,從上海驅車前往,大約需時三四個小時,但與上海的發達程度卻相去甚遠。然而,萬萬想不到的是,就在這樣的一個城市,卻建起了兩座相鄰的有54層、高近300米的摩天大廈,是當地的標誌性建築。張延熙和她的同事那一趟湖州行,是去幫忙解決這「雙子塔」商鋪空置率過高的問題。

發展過度的空城

「周圍的公寓、大廈都建設得富麗堂皇,設施也很齊全,但十層裡面可能只有兩層是有人入住的,其他都空置了。然後我了解到,內地一些地方政府,爲了拉高GDP,建了很多高樓大廈,但其實很多都沒人住,這是內地發展過度引發的空城現象。」親眼所見的空城現象,遠遠比她想像的還要嚴重,由此她想到內地最近大力推動的新政策,「『一帶一路』就是爲了解決中國發展過度的問題,減少國內的基礎建設投資,增加和外國的聯繫,從而增加中國的出口。」

戴德梁行雖然是一家房地產公司,但房地產涉及各行各業,從而讓她看到一個更全面的中國。她說,因爲這次的實習經歷,她會更多留意內地的發展,比如說,她通過戴德梁行接觸很多的客戶其實都是上市公司,這些公司的股市走動,不僅是表面的數字變化,還會反映出是否有事情發生了,再深入研究,背後可能跟國家政策變動有關。

不斷撞板學會虛心

香港教育行精英制,大學入學率一直偏低,遠遠不及其他發達國家或地區,由此導致學生之間的競爭非常激烈,若能夠脫穎而出入讀香港最頂尖的學府,更是精英中的精英,各方面的能力自有其過人之處。但張延熙到了上海實習後,卻發現連一些電腦程式這麼基本的東西也不懂得用,因爲上海用的電腦程式和香港的不一樣。她說:「所以人要謙虛,不懂就要學。」

在上海實習期間,她曾經用錯表格,寫出來的報告也被上司批評不夠細緻。人人都可能犯錯,雖然在房地產業,張延熙完全是新人,但就算資歷再老,也不能保證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完美無缺。最重要的是犯錯之後,用怎樣的心態去面對錯誤。

希望加入顧問行業

作爲一個經常在外旅遊的人,張延熙心中明白世界之大,不是每一條路都筆直平坦。旅行和工作一樣,途中會遇到許多突如其來的風風雨雨。有一次在南美洲,她身上的財物,現金、信用卡、護照、電話,悉數被人騙去,但是否因爲這樣就害怕,從此不再踏上旅程?不是,張延熙甚至把這當成是「有趣」的經歷。

那次去南美洲並非單純的旅行,而是去那邊實習,所以說起來,上海也並不是張延熙實習去得最遠的地方。香港本地也有很多實習的機會,究竟到外地實習又有甚麼意義?爲何要去得那麼遠?她答:「未來我可能加入顧問行業,而做顧問行業自然會接觸到背景不同文化不同的顧客,那我必須了解多些其他不同地方。」原來,她早已有一個前瞻的目標。

張延熙曾經去美國做交換生,也去過歐洲做了一個月的背包客,她開始想,還有甚麼地方還沒去過,而且以後沒太多機會去的?最後,她選擇了南美洲。看著這位年輕人興奮地講述她旅程中的苦與樂,你會相信,上海也不會是她最後的旅程,有了上海的實習經驗,她還會走得更遠。

「在上海認識每一個人,都會掃QR Code,和他們交換微信。在這一刻,你可能沒太多話和對方交流,但要和他們保持聯絡,說不定有一天他們會成爲你人際脈絡裡的重要部分。」

你看,她已經在準備下一個旅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