勇氣──切入中外接軌的縫隙

香港大學法律系學生陳彥蓉



在香港大學法律系讀二年級的陳彥蓉,她很特別,可能是唸法律關係,性格比較理性,對內地是滿懷期盼的,希望憑藉其潛力無限的市場,可以闖出自己的新天地。

但同時間,她滿腦子都是問號:自己唸的法律是以普通法為基礎,換轉在內地,能夠一展所長嗎?自己對法治精神的信仰,在內地能夠接軌嗎?喜歡香港的生活,不捨得離開出生地、父母親朋,想留在comfort zone,但同時又想在內地爭取發展機會,可以嗎?

鍍上金邊的女孩

陳彥蓉有一張甜美、散發陽光氣息的面孔,在炎熱的上海,大太陽曬到她身上,她總是眯著眼享受一切,彷彿整個人鍍上一層金邊。

訪問的時候,她正在上海一間由當地人開立的事務律師行當實習生,「原本可以選擇到國際性律師行實習,但我覺得一場來到,應該要『接地氣』,看看當地人開的律師樓是怎樣一回事。」

就是這種帶點挑戰性的語調,加上眼波四處流轉,有一種好奇、渴望的神色,像巴不得把眼前的一事一物攝錄到腦中,整個人像一幅圖畫般好看和吸引,她散發的朝氣,有一股沒有修飾,沒有過分老練的年青人純真。

她上班一個月左右,直言相當喜歡這間律師行的文化,「年青有活力,大部分員工都是年輕人,沒有很大的文化差異,容易溝通。」

「同事的英語水平不俗,雖然說的英語帶有口音,但寫出來的英文水平跟香港的差不多,他們會有少少文法問題,但翻譯水準的差距很少。」

內地同事主動勇敢

最驚喜的是,不少同事曾經在外國留學,思想很開放,做事很積極,不怕蝕底,會主動找點事做。

「香港學生可能會擔心很多問題,如這樣做會不會很難看、很尷尬,但這裡的同事都很正面,會叫我不用怕,要勇於嘗試。像第一天上班,我沒有工作安排,獨個兒納悶很久,很猶豫是否要主動一點問老闆,爭取一些工作。一名同事就教我,主動發電郵給老闆,作出自我介紹,說希望做點事,分擔一些工作。如果不是受到同事鼓勵,我未必敢做,因為擔心會煩擾到其他人。」

陳彥蓉說,報名的時候,覺得實習六星期太長,上班後才發覺,要學的事物太多,但時間過得很快,一轉眼實習計劃已接近尾聲,「律師行也不敢給我分配太多工作,怕我不能跟進下去,只會給我一兩天可以完成的輕巧工作。」

參加講座大開眼界

此外,律師行會舉辦一些課程和講座,增進員工知識,她就曾經跟同事參加一個關於英美反貪污案例的講座,令她大開眼界。

雖然她「不夠喉」,但收穫卻是喜出望外的多,首次到上海的她,見識到上海這個國際化大都會的魅力,感受它的節奏,接到地氣。

「內地的地鐵比我想像中清潔,這點很意外,車廂清潔,行車也暢順。上海也比我想像中先進,很多高樓大廈,市民的衣著打扮跟香港人差不多。不過地鐵真的很擠迫,會有些大媽推人,有同學曾被擠到雙腳離地。後來知道,這是他們的文化,如果要行過或下車,要拍拍他們才讓路。」

了解自己的價值

不過,洞悉香港法律專才在內地的優勢,才是她此行最大的收穫。

她發現,很多內地公司積極開拓國際市場,進行收購合併,擬訂合約時,需要搜集很多外國資料,當中亦涉及到外國的普通法,但因為內地會嚴密監察互聯網,限制上網,所以內地人並不熟悉搜索外國的法律資料,也不熟悉普通法國家常用的法律字眼。

由此,她看到香港法律人材的優勢,可以在內地與外國法律接軌的過渡期間,擔當中間人的角色,「香港的法律是以普通法為基礎,我們已具備那個tool box(工作技巧),熟悉那些法律字眼,也知道在哪些機構、網站可以搜索到相關的資料,這方面,內地人需要花較長時間才做到,這少少的罅隙,就是我們的機會。」

「另外,我們的英語水平,翻譯的速度、準確度暫時仍有優勢。我看到不少機會,不用逼自己困在香港。而且內地的市場很大,還有很多二三線城市需要我們這類的法律人才。」

國內發展空間大

陳彥蓉說,在地鐵站見到很多有關手機應用程式(apps)的廣告,發覺網上推廣非常蓬勃,當中涉及知識產權問題,對於香港的法律人才來說,又是另一塊處女地,「手機應用程式、網購都涉及到法律條款,都需要專業人士擬訂,發展空間很大,但這方面,香港就不及內地那樣百花齊放,法律人士可以發展的空間也不大。」

她說,看到內地跟外國商貿的互動愈來愈緊密和頻繁,從而吸收了其他國家不少的法例,合同格式也變得西化和固定,愈來愈可靠,因此她對內地的商業法律也多了信心。

另外,從「滬港明日領袖實習計劃」有關的分享中,她了解到國家的重要政策,經濟發展的規則,對內地的前景就更有信心。

找到港生的定位

「實習計劃的每一位分享者都與眾不同,觀點富有前瞻性,而且有很實用的意見。讓我明白到,作為一個香港學生,可以在內地有怎樣的定位。以及原來內地跟香港不同,內地的商業活動是跟政策走,如果要尋找商機,就必須先了解政府的政策。

「也讓我們認識到中國未來的發展趨勢,之前有聽過『一帶一路』,但沒有深入了解,聽過解說這個政策之後,我才知道它需要很多人才,很有趣,我會探索從這個政策中,可以有甚麼得著。」

考慮在內地發展

陳彥蓉自言,本身性格怕悶,喜歡接受挑戰,所以原本計劃做大律師,可以包裝自己的論點,在法庭上雄辯滔滔,但參加「滬港明日領袖實習計劃」後,發覺在內地做事務律師也有很多大展拳腳的機會,她不諱言有點心動,回港後會再三考慮自己的前途。

「我看到內地的機會真的很多,我希望可以留在香港工作,但接內地的生意做,不過,這也視乎類型,如果是商業、貿易,那是可以的,這也是我考慮做事務律師的原因。」

她坦言,內地的工資較香港低,在香港,實習事務律師的月薪大約有數萬元,但在內地,月薪可能不到一萬元。與親友分隔兩地,食物口味不同,水土不服等問題,都令她卻步,「會不敢看醫生,對內地的醫療有保留,始終對香港的較有信心。」

六星期開眼界

她認為,幸好現在互聯網非常發達,加上很多內地的事務律師行在香港設有分公司,她不用移居陌生地方,也能夠享受到內地的蓬勃商機。

她雀躍地說,能夠對中國市場、職場有初步的認識,是這個暑假最大的收穫。「六個星期是沒法完全了解一間律師行的運作,但我可以觀察其他同事如何相處,做事模式,實習不一定是學習內地法律的知識,反而是當地的工作文化,香港學生可以有甚麼機會,以上的,六個星期一樣看到。」